版权虽然与我们每个人的学习、工作和生活都息息相关,但是很多情况下却容易被忽视;更有甚者,有些人压根不知道版权为何物。版权意识淡薄,造成或助长了一系列侵权事件的发生。
年少不识版权
高中时,虽然学业紧张,我们总能找到放松的方法,看小说就是其中一项。当时,学校周六下午才放假,我们常常选择看小说打发周末的美好时光。
学校周边有很多租书的商店,由于是面向学生群体经营,价格很亲民。
每到周六下午,宿舍的姐妹们会借十多本小说,通宵达旦地阅读,看累了第二天睡到自然醒。这样的场景与工厂的流水作业颇为相似:上铺姐妹看完一本,扔至下铺;下铺姐妹看完一本,再扔至隔壁床的上铺。如此反复,乐此不疲。
虽然租的图书纸张粗糙,印刷也不是很精良,甚至还有重页和错字,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如饥似渴地阅读。
直至后来,看到装帧精美并散发着墨香的相应图书时,我们才意识到曾经颠倒日夜看的书有问题。这也是我第一次意识到版权的存在。不过,对学生而言低价才是王道,我们当时甚至会贪图便宜购买一些劣质图书。
大学时,校园里正流行磁带机随身听。带着这种随身听,听着音乐漫步校园,俨然是道风景。当时正版磁带的音质、音色均很好,听歌是一件身心舒畅的事,歌曲都是一气呵成、酣畅淋漓。反之,盗版磁带经常有“沙沙”的杂音,还会出现停顿的现象,更有甚者会出现卡带的现象,严重影响听歌感受。每逢这种时候,我都会强烈意识到正版的重要性。
亲密接触版权
2015年,我所就职的公司开通了微信公众号,用于发布公司资讯。有时为了吸引读者,我们会在网上下载一些热门图片或表情包放在公众号文章里。这些图片搭配文字的推文生动有趣,确实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,微信公众号的关注人数和阅读量与日俱增。
正当大家沉浸在喜悦中时,忽然有一天,集团负责声誉风险的同事打来电话,告知不要在网上随意下载图片,集团已经收到数家版权公司发来的侵权函。在他的科普下,才知道原来网上的图片都是有版权的,只要涉及商业用途,均需购买版权才可使用。
当“快闪”视频席卷全网时,音乐版权问题再次走进我的视野。2019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,各种机构拍摄“快闪”视频,背景音乐用《我和我的祖国》《春天的故事》等版权保护期内的歌曲。表达爱国热情无可厚非,但是配乐原则上要先取得授权才可使用,特别是企业以营利为目的的拍摄视频行为。
自此,每当公司对外宣传的载体上出现图片和音乐,我都会与供稿者反复确认版权归属,确保不出现侵权现象,这一习惯也让我成为版权的忠实维护者。
维护版权的践行者
几年后,我换了一家公司。这家公司是初创型企业,在很多方面秉承能省即省的原则,同事们的版权意识更为淡薄。
在一次活动上,公司印制了大量的海报。凭借多年的版权经验,我发现海报上的文字和图片可能涉及侵权纠纷。当我诉说自己的担忧时,大家均表示对版权不甚了解。我解释了很久,他们才算勉强理解。尽管我一再坚持,但是考虑到物料已经印制,重新印刷必然增加成本,活动组织者抱着“这是个小活动,关注的人不多,不会被版权公司发现”的侥幸心理,坚持使用这些图片素材和字体没有取得授权的海报。
随着不断发展,我们公司在市场上逐渐小有名气。忽然有一天,公司法律部收到一封侵权函,原来是字体公司发过来的,举证我们公司违规使用了几款其所拥有版权的字体,以及需要赔偿的对应金额。函中表示,如与其合作,购买几款字体,便不追究法律责任;如拒绝合作,则法庭见。这让公司领导意识到版权的重要性,在一些对外的场合开始注意版权问题。不得不说,版权授权就是未雨绸缪,虽然当下付出了一定的成本,但可避免日后的版权纠纷。
从一个对版权一无所知的“小白”到维护版权的践行者,版权让我意识到,每个人的智慧劳动成果都应当被认可和保护。而保护版权,应当做到两个方面:一方面是学会保护自己的版权,不要让别人盗用;另一方面是不去侵害别人的版权,不去盗用别人的作品。
国家版权局原副局长阎晓宏曾说:“版权是更依赖于保护才能发挥作用的知识产权。”让我们一起尊重知识、尊重创造,加强版权保护,营造健康、诚信、有序的社会环境,更多地发挥版权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。
(作者: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、广东省深圳市作协会员 汤佳佳)
责任编辑:戎骞
点击下方“阅读全文”查看原文